"Art of Ancient Egypt and Mesopotamia"
Thursday, March 20, 2008 by Eva.Usermaatre
先說這本書超級政治化的前言,就給人一個差勁的第一印象。一本論述藝術的書籍,竟然需要這麽政治化的前言。我個人認爲,這樣的書的前言因該講述中國學者對藝術的理解,而不是出版這本書的政治意義。文中提到:不少歐美學者編著的世界美術史...受到歐洲中心論和西方中心論的影響,對亞洲特別是中國藝術史的面貌反映的很不充分, 對俄國和東歐藝術也存有偏見,不予介紹或一筆帶過。還有...算啦...不寫這種帶有批判性的文字了。
撇開前言,總體來説這本書還可以算是合格的美術介紹書籍。其中對古埃及的藝術的描寫也不乏精彩的部分,只不夠要是在具體深入一點,那麽會在吸引讀者方面更上一層樓的。不過這也不能改中國學者,畢竟埃及學在中國並不發達,學者不多,資料也不豐富。
做一點書摘:
1,埃及建築中的柱式式樣優美,變化很多,除了個別的特殊式樣之外,常見的有8种式樣:前多利亞式:與希臘多利亞柱式相似,但時間早于希臘,商博良認爲這種樣式是希臘多利亞式的先驅,顧命名為前多利亞式。哈托爾式:柱頭刻有哈托爾神的頭像,柱身為圓彫,刻有一束花莖。這種樣式多見於中王國時期。棕櫚式:模仿棕櫚的一柱式,柱頭有8片棕櫚葉合成的一個圓形,葉的下端饒有5個環帶。柱身特別長,頂端有扁方頂板,下游柱基。蓮花式:柱頭用一束含苞未放的蓮花作爲裝飾,這種蓮花是埃及地方特有的睡蓮。柱身 用4到6根花莖為一束,莖的上部用5條環帶束縛着。這種柱式流行于古王朝第5王朝到新王朝之間。以後逐漸消失。後來的托勒米王朝又有出現。紙莎草式:很接近蓮花式。柱身用16支紙莎草為一束,柱身是含苞待放的紙莎草。這一樣式創立于古王朝的第5王朝時期,盛行于新王朝的阿梅諾菲斯時代。 直到古埃及末期,這個樣式經久不衰。紙莎草變體式:紙莎草式的簡單化。新王朝第19王朝以後才出現。主體全身完全模仿紙莎草式,不過柱身改爲一根莖。柱身表面光滑,飾以象形文字和圖形。比例粗壯,敦實厚重使這一樣式的特點。開花的紙莎草式:柱頭是盛開的紙莎草花, 柱頭的下端有三角形裝飾。混合式:創立于較晚的托勒米王朝。柱頭像是許多紙莎草花束在一起,極爲華麗。
2,中王國時期的經濟,文化繁榮,但社會關係顯然比古王國要複雜得多。在經歷了幾百年動亂之後,人們不再相信有永恒的社會秩序,不再相信天下獨尊的法老地位不可動搖。在古王國只有法老被指定為神, 而臣民的來世也依靠他的恩惠。 而在中王國,州的統治者也享有神的權利,這種權利進一步放鬆,甚至連葬禮的祭司也可享受神的禮遇。 神權的鬆懈反映在藝術上,是不再有古王國時代卓越宏偉的建築和雕像。法老的陵墓也沒有過去那樣高大堂皇, 大多是塼砌的小型金字塔,只是表面上包一層石灰岩,相反, 貴族們的墳墓其華麗程度似可與國王陵墓相媲美。
3,(阿肯那頓)的臉部是沉思的,十分精致的甚至是病態的容貌,具有令人不安的神祕感。 對於這一點,它比早期和晚期的埃及法老那毫無表情,呆板的假面具更富有感染力,埃及法老的面具總是充滿着宗教氣息, 於世俗世界是遠離隔絕的。...阿肯那頓的雕像,表現了他作爲一個改革傢的面容:臉部清瘦,嘴的綫條柔和,眼神裏流露出夢幻般的迷離,表現出一種沉湎于冥思苦想的哲學家的精神氣質和神經質,顯示出一個激進改革傢的急躁和狂熱的性格。
4,奈菲爾提提雕像:從她的典雅姿態中散發出理想主義的美和寫實主義的氣息。她高傲的台着頭,低垂着眼簾, 肉色皮膚繪飾得柔軟而平滑。這件肖像傑作具有完美的形式感和韻律美,高高升起的皇冠和細長的頭頸構成優美的綫條,微揚的頭部和專著的眼神仿佛表現皇后剛巧停頓一下,注視着什麽。